學術期刊為學術界發表研究議題與成果最為重要的管道之一,藉由期刊論文的傳播,研究人員能即時掌握科學發展趨勢及最新研究動態,並藉此與學術社群溝通交流。
近年來不肖業者發展出由作者付費交換出版之模式,無視或輕忽論文的學術內涵與編輯品質,且未經嚴謹的同儕審查或完全未經同儕審查,即接受論文刊登。由於各國學者面臨論文發表壓力,此種模式日漸興起,已對學術社群之良性發展造成影響。
國際間逐漸意識到此類取巧的出版之竄起與蔓延,遂有「掠奪性(Predatory)出版商」一詞,並稱該類期刊為「掠奪性期刊」。其後,不少以國際研討會舉辦之會議,其內容及作法亦與上開「掠奪性期刊」同出一轍,從而亦將該等研討會稱為「掠奪性研討會」,有關「掠奪性期刊」或「掠奪性研討會」之議題已經引起國際學術界的警覺。
一般而言,掠奪性期刊或研討會不僅無法保證長期(定期)持續出版或召開,亦鮮少收錄於知名期刊索引中,甚難產生正面影響力,無助於學者累積學術聲望。此外,由於缺乏嚴謹的同儕審查,難以提供投稿者精進改善其研究的機制,此類期刊與研討會經常遭受學術界質疑其發表論文的品質。
以上有關掠奪性期刊簡介說明資料,來自<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>之公告訊息。
如欲了解掠奪性期刊注意事項等詳情,可參考各大學校院圖書館等機關單位公告訊息,如:
臺灣大學: http://tul.blog.ntu.edu.tw/archives/tag/%E6%8E%A0%E5%A5%AA%E6%80%A7%E6%9C%9F%E5%88%8A
清華大學: https://www.lib.nthu.edu.tw/research/predatory_journal.html
陽明交通大學:https://news.lib.nycu.edu.tw/category/feature-articles/predatory-journal/
政治大學:https://www.lib.nccu.edu.tw/p/404-1000-684.php?Lang=zh-tw
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:https://ethics.moe.edu.tw/files/demo/demo_u91/p04.html
展開